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投诉/建议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烟台市双语实验学校美国高中课程

烟台市双语实验学校美国高中课程

上课方式:直播,面授
班级类型:小班
上课时段:白天班,晚班
价       格:¥询价

烟台市双语实验学校美国高中课程课程详情

烟台市双语实验学校创建于1994年,是山东省所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寄宿制实验学校。经过26年的发展,已成为市区吸引力学校之一。学校是烟台市唯一一所高中、初中和小学分设校区的十二年一贯制民办学校,现有104个教学班,5000余生。小学部位于芝罘区环翠小区南段(通世路75号);中学部位于原三中分校校址(烟台市芝罘区青年南路117号);高中位于:莱山区宝源路12号;三个校区依山依湖依海而建,空气清新,环境幽雅,是孩子们学习知识、健康成长的理想摇篮。

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央教科所外语教改实验学校”、“全国现代科技教学实验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双语教学实验基地”“山东省电化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烟台市规范化学校”、“烟台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烟台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获得“芝罘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芝罘区优秀基层党组织”等称号。每年在市区督导室、教育局组织的办学水平和常规管理专项督导评估中,学校均获得优秀等级。

办学理念:注重培育每个学生的核心素养,启迪发掘每个学生潜能,打造成就每个学生人生梦想。

烟台市双语实验学校办学优势

一、学校管理规范化、人文化。

校长杨凤岐,原烟台市三中校长(原三中分校校长),全国劳动模范。曾获“烟台市十大杰出校长”“山东省优秀教师”等称号,曾任市区7所学校校长职务,具有30余年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管理团队其他成员均有15年以上的学校管理经验。

二、教师队伍全优化、专业化。

学校教师是以国家省市区名班主任为核心的、公办教师为主体、高校名校优秀毕业生为后备力量,组成的高师德、高能力、高质量的品牌教师队伍。教师大学本科学历达100%,其中,研究生学历教师占65%,双学士学位教师占42.5%,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占在职教师的91%。各科老师均获得区级以上优质课奖,并且85%具有20多年寄宿制学生管理经验,是芝罘区乃至烟台市最优教师团队之一。

三、硬件设施现代化、标准化。

教学设施:全校设施全部高标准、上档次,按山东省A类办学标准配置。配备最先进的校园网、理化生实验室、电子阅览室、音乐教室、多媒体功能室,微机室等;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充分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个高端微机教室,可满足学生人手一机的学习要求;高标准的300米环型塑胶跑道运动场和篮球、排球和足球场,多个乒乓球台以及多种日常健身器材和校内花园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体育文化活动场所。

食堂餐饮:学校餐厅自主管理,不对外承包。每天所购食材,均由政府采购,质检所监督。聘请高校教授为专职营养师,膳食科学配餐、营养合理;配有有现代化烘焙坊,每天除营养正餐外,上下午均有自制可口点心,并有水果加餐;学校就餐环境优渥,餐厅宽敞干净、布局合理,极大满足了全体师生的就餐要求。学校施行陪餐制度,领导、教师与学生共同用餐。学校餐厅是“学校尽心、家长安心、学生舒心、政府放心”市“四心”优秀校园餐厅。

寝室住宿:学生寝室为半军事化公寓管理,有24小时同住同吃同睡、为学生悉心服务的生活老师团队;寝室宽敞明亮卫生整洁,24小时专职生活老师在岗;设施完备,太阳能加热设备,可保障学生每天24小时有热水洗漱,夏天能冲凉,冬天统一为国家集体供暖。

医疗服务:专职校医24小时待岗,每年定时开展学生体检,视力检测等健康活动。

办学特色

烟台市双语实验学校特色中学

建校便确立了“各科教学质量过硬,综合实践特色鲜明”的特色定位,并进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施了一系列特色教学打造战略,在常规教学质量、确保整体育人均衡的前提下着力于校本课程的特色集成。通过“以管理促教学”的理念,强化培养力度,在兼顾学生差异的同时做好优生优培,更好地实现了因材施教,让后进学生吃得饱、优秀学生吃得好。特色校本课程能把学生的生活引入教学,在情境中育人于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最终实现各学科深度学习,融会贯通学科教学目标。

活动丰富,多彩社团

提倡个性化教育,学校定期举办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双语学校从小学即重视英语口语教育,并聘请外教进行专业教学。每周四下午,“青春星播站”“怀吾史社”“晴帆文学剧社”“数星阁”“光影映客”“北纬37°”“音乐之声”“奔跑吧,少年”等校级社团,让孩子们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陪伴教育,家校携手

晚自习,实行任课老师跟班制,每个班级配备一位主课老师全程陪同孩子的学习,一对一辅导,答疑解惑,查漏补缺,沟通谈心,身心成长,引导孩子学习、生活,孩子作业时间有序高效!家校配合使我们心连心,每个孩子入学就有自己的家校本,每周反思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周末在家的表现,本周老师点评,以及家长建议等等,作为孩子初中四年青春成长的记忆。

相关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