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如何培养孩子的理科思维

如何培养孩子的理科思维?培养理科思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坚持用对方法,从小学到高中逐步训练,每个人都能提升逻辑力,小编总结了一些内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提到理科,不少同学就直摇头,觉得那些公式、定理太难懂,自己天生不是学理科的料。家长也跟着发愁,孩子做作业磨磨蹭蹭,一遇到难题就卡住,难道真的没办法了?当然不是!理科思维就像肌肉,越练越发达。从小学到高中,掌握这4个训练方法,逻辑力蹭蹭往上涨,理科学习再也不犯难!

 拆解问题找规律:把大难题拆成小台阶
  不管是小学的数学应用题,还是高中的物理综合题,很多同学觉得难,是因为被复杂的题干吓住了。其实理科题就像搭积木,看似复杂,拆开来都是一个个小零件。
  比如小学的鸡兔同笼问题,别盯着题目干着急,可以先从简单的数字开始试算,3只鸡2只兔有几条腿?慢慢摸索出计算规律。高中的电路分析题,先把整个电路拆分成电源、电阻、开关等小模块,逐个分析它们的作用,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生活中也能练习这种拆解思维。拼乐高积木时,引导孩子观察说明书,把搭建过程拆分成几个步骤;组装家具时,带着孩子分析每个零件的用途。
  通过这些日常练习,培养孩子拆解问题、寻找规律的能力,遇到理科难题时,自然就能有条不紊地分析解决。

 动手实验出真知:把课本知识玩出花样
  很多理科知识光靠死记硬背根本学不明白,动手做实验才是硬道理。小学科学课上,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家,比背十遍“蚂蚁习性”记得更牢;初中化学课,自己动手做蜡烛燃烧实验,亲眼看到火焰分层、产生黑烟,对燃烧原理的理解会更深。
  高中生物的光合作用实验,通过控制变量,观察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变化,知识点一下就刻进脑子里了。
  没有实验室条件也没关系,在家就能做很多有趣的小实验。用白醋和小苏打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理解酸碱反应;用绳子和木棍做个简易杠杆,感受力学原理。通过亲手操作、亲眼观察,把抽象的理科知识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都会大大提升。

  画思维导图理思路:把零散知识串成线
  理科知识点又多又杂,不整理就像一团乱麻。从小学开始,就可以教孩子画思维导图。学完一个数学单元,用彩色笔把知识点画成大树的样子,树干是单元主题,树枝是各个小节内容,树叶标注易错点。
  到了高中,思维导图的作用更大,比如复习物理运动学,把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等内容,用不同分支梳理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
  画思维导图还有助于解题。遇到几何证明题,把已知条件、要证明的结论、可能用到的定理,用思维导图列出来,很快就能找到解题思路。定期整理思维导图,也是一个复习的过程,能帮孩子把零散的知识串成线,织成网,考试时调取知识更迅速。
推荐培训机构 更多>
0.025012s